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天排队超2万人!中国最红的路边摊,连马云都被征服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错刀 Author 圆圆


来源 | 金错刀频道 
作者 | 圆圆

过去的“十一黄金周”,大家没少浪。

 

据数据显示,八天长假,国内共接待游客达到6.37亿人次!虽不及往年,但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80% ,算是非常不错。



当然,比起数据,更直观的是个人感受。

 

最明显的,就是排队。



尤其去几个网红城市,什么重庆西安长沙,要想找个不排队的地方,真是少得可怜。

 

这不,有人在长沙“超级文和友”排队,结果被提醒已经排到了7千多桌!也难怪有人打趣:是不是假期结束了,还轮不到我吃饭。



调侃归调侃,队伍还是照排,取号的人也没见少。

   


更夸张的是,马云前几天也去了这儿,喝茶听相声,玩了一把复古。



但你可知道,如此火爆、成为长沙旅游地标的“超级文和友”,其实是从路边摊起家的。


文和友:路边摊的最强逆袭


起初的“文和友”,还没有名字。

 

2010年,彼时的创始人文宾,刚刚辞去汽车销售工作,打算在长沙坡子街上,摆摊炸串。


创始人文宾


1、地摊里走出的长沙地标

 

每天下午4点,文宾就出门摆摊,一直到凌晨才收摊,差不多就睡三四个小时。


当初动用五千块作为启动资金,两千买了个推车,另外两千买炸串串的材料,其余的钱,还专门请人吃饭当“学费”。
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文宾独创了一门招牌菜品叫“犀利排骨”。


3个月后,文宾的摊子每天最高赚三千元,要知道其他夜市小摊日均收入普遍不足一千块。



但10个月之后,文宾不想再摆摊了。因为他发现自己被“小贩”的角色困住了想啥做啥,都被自己的身份标签困住。


换句话说,没有大格局,这样想的文宾,索性不再出摊了。


当时他酗酒成瘾,用酒精麻痹自己,过得很消沉。幸好,有次在饭桌上,认识了生命中的贵人老杨,也就是后来的“文和友“合伙人之一。


老杨也是长沙市的香肠老板,掌控了长沙100、200个摊位的香肠供应,他没少开导文宾。


后来,二人合计之下,开了第一个门店“老长沙油炸社”。



第二年,又开了第一家“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”,算是初具规模。


机缘巧合下,2013年,文和友还上了回湖南卫视《天天向上》。


自此之后,不少来湖南录综艺的明星都会过来光顾,文和友也因此走上了餐饮网红道路。



2、从“文和友”到“超级文和友”


说起来,文宾一直不喜欢称“文和友”为网红餐厅。


因为骨子里,他是个有文艺梦的青年,微博上自称“坡子街王家卫“。



文宾对坡子街感触很深,童年记忆全部停留在这里,但因为老城改造,儿时街区消失了,路边摊变得不合时宜,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仿古民俗美食街。


虽然在竭力模仿过去的样貌,但土洋结合的装修还是让人一眼出戏。


类似的仿古民俗街道


所以文宾心里,一直想要重现八十年代的老长沙风貌,他也一直强调,自己在做的是文化公司,不单单是餐饮。


于是文和友开始实行“一店一品”的模式,将老长沙经典小吃油炸串、臭豆腐分类开店。


并把店铺选址,放在一些旅游景点的密集处。



这样一来,随着来长沙旅游人数增长,文和友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


2015年,文和友重新定位,正式走上“餐饮+文化”的道路。


并接连单独开发新品、收购老字号湘春酒家。


又在2018年,唐人神以不低于7000万的投资入股共同运作“老长沙大香肠”后,以加盟的形式,在其他城市开设“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”。


那时候一天卖出3000吨龙虾,都不是问题,前来排队吃虾的人,一波接一波。


2019年,迎来关键性的一年,文和友升级为“超级文和友”。



在长沙最繁华地段、最具人气景点,用破旧的建筑材料筑起一栋1980年代的老长沙社区。


总计7层楼,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,进驻30余家商铺。

     


成为2019年国庆黄金周的最佳打卡景点。

         

就连不了解长沙的陌生人,都开始被”超级文和友“的形象所吸引,“文和友”招牌,彻底出圈。


排队五小时,拍照五分钟


从“文和友”到“超级文和友”,用了不到10年时间。


从长沙到知名旅游景点,也用了不到10年时间。


而谈论文和友的成功,少不了要提到“复古”。

 

复古风潮,其实也是最近几年兴起的,与其说是复古,不如说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。


但文和友的复古,体现在细节上。


走进这些复古年代的房子,随便打开衣橱,也能看到与环境相贴合的穿搭。



甚至连电视机里都在播放过去的电视剧。

     


来到这里,仿佛回到了小时候,看着石灰路的地板,以及脱落的墙皮,都在提醒这里的游客,已经成功穿越回童年。

       


还有这些老旧的霓虹灯招牌、搭配破旧的门板,让人立马想到了过去大院里的生活。



甚至走进店铺里,也能马上体验这种亲切感。



时代加速变化,难免有人会怀念过去,而文和友恰恰抓到了这一点,那就是消费者的怀旧需求。

 

但仅有这一点还不够,还得抓住更年轻的群体。


那就是“Z时代”出生的年轻人,他们面对这些老旧的经典物件,可都是满满的新鲜感。


 

所以,文和友的出现,既满足了80、90后的复古情结,也做到了令00后、05后眼前一亮的新意。

 

这一点,是毋庸置疑的。

 

其次,文和友的成功,少不了社交需求。


放眼整个餐饮行业,走复古情怀的,也不止是文和友一家。

 

比如,也是以小吃起家的“马路边边”麻辣烫。

 

整个店面也是模仿八十年代的风格,老旧的建筑风格。



店内也有这样接地气、一眼看上去就拉近距离感的小卖部:



至于红火,也不比文和友差。

 

但是要论名气,却与文和友相差甚远(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)。

  

究其原因,是缺少精彩的IP内容。


想必大家也能感受到,如今餐饮消费不再是单纯的吃,而是更注重体验的过程。

 

也就是所谓的“手机先吃”,正在成为一种新式的用餐礼仪。



所以那些颜值高、有着独特体验的餐厅风格,就成为餐饮的新卖点。

 

而文和友正是如此,好吃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,适合打卡拍照,也成为一家餐厅能否红火的要素。


拥有好的IP内容,这就意味着有独家卖点,也是文和友成功的一大主要因素。


比如长沙的超级文和友,“街头巷尾”都展现出了鲜活的城市旧时光,偶遇老字号美食档口,让人拥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。


光沉浸体验还不够,文和友里的一些餐饮店铺,还会用互动方式,与消费者产生关联。


这样一来,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,还顺便带活了自己的IP。

 

除此之外,其中的地域因素也不容忽视,长沙是一座越夜越嗨的城市,夜宵文化尤其鼎盛,所以在这里,很容易打造爆款餐饮品牌。



刀哥还是那句话,文和友的成功,是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


创始人文宾说过,文和友的目标是做“餐饮界的迪士尼”。

 

既然如此,那么情怀这张牌,就得认真往下打。


复古情怀,不是“复旧”那么容易


有人说,逛了文和友,等于来了长沙。

 

一是说明文和友的确做得强,做得大,但另一方面,有一个问题反映出来,那就是:快。

 

文和友内部什么都有,从小龙虾到相声汇演、从洗脚城到照相馆,把吃喝玩乐全都装在一栋楼里,这种复合文创,往往能带来更多引流。

 

导致很多人懒得打卡做攻略,去文和友,直接“一键式体验”老长沙的怀旧,少了几分在长沙闲逛的悠哉。

 

与这种快相对应的,却是店内营造出的时间倒流,这种对比,实在是讽刺。

 

除此之外,来到文和友打卡的消费者,已经成为没有感情的拍照机器。


造型还没摆好,就被其他等待拍照游客的眼神差点杀死,于是只能草草了事,发个朋友圈,表示来过即可。

 

至于文和友的食物,那更是褒贬不一,虽说不至于一边倒,但还是有不少差评。


 

今年7月,文和友再次走出长沙,在广州最繁华的CBD又建了一座“城中村”式的超级文和友。



旁边就是各种奢侈品店铺,逛完隔壁的LV,再来城中村吃一碗接地气的臭豆腐。


这是文和友的美好愿景,只是现实过于残酷。



其实,刀哥想说,市井文化,对中国每个城市都是千变万化的,如果只想一键式复制,再粘贴全国各地,注定是一场圈地自嗨。

 

诚然,文和友的入驻,的确有助于推动民俗文化和民间饮食在大都市里的传播。

 

但跨地域复制文化的结果,有可能带来的就是灾难。


过去,有很多城市开设的“失恋博物馆”,开始轰轰烈烈,到头来也只是昙花一现,割完就走。



所以刀哥想提醒一句,复古情怀,不是“复旧”那么容易。


(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金错刀频道,ID:ijincuodao。取干货、明误区、优战术、与创始人同行,关注金错刀频道)


-END-

主编丨陈青  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推荐阅读

年营收15亿,它靠一碗小馄饨火了21年,开出3000+店!

20平店卖“生饺子”天天排队,4年开出597家!“家庭餐桌”新模式?

无厨师、无餐具,“贾国龙功夫菜”首店开业,能否实现“万店梦”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